

排骨玉米湯、豬肚雞湯、酸蘿卜老鴨湯
也能治愈一切寒冷和疲憊
有可能一直在“傷害”你的身體!
肉沒吃頭,營養(yǎng)都在湯里面?
實驗證明,包括魚、雞、牛肉、排骨及豬蹄等經(jīng)常用來燉湯的原料食材在熬制過程中,最多可以溶出5%的蛋白質,90%以上的營養(yǎng)物質還是留在肉里的,而這個過程中,脂肪和嘌呤溶出量才是呈緩慢增加趨勢。
說直白點就是,湯熬得越久,里面更多的是脂肪和嘌呤,蛋白質真的只有少許,更多的營養(yǎng)都還是在肉中。如果只喝湯不吃肉,就相當于扔掉了90%以上的蛋白質,喝進去大量的嘌呤、脂肪和鹽,真的不劃算?。?/span>
湯越鮮濃,營養(yǎng)價值越高?
有些人對乳白色的濃湯有一種執(zhí)念,覺得這種湯“營養(yǎng)又大補”。
實際上,湯呈現(xiàn)乳白色的原因,是脂肪在熬制過程中發(fā)生了乳化,脂肪微粒由于光線作用而呈現(xiàn)出乳白色,與營養(yǎng)價值多高是沒有什么關系的!有些外賣特別鮮美的湯,可是添加了科技狠活在里面的,不完完全全是食材本身的味道,所以不能把“鮮”跟營養(yǎng)價值高劃等號。
而湯鮮的秘密,則是湯中溶解了大量的氨基酸,特別是谷氨酸。如果在這種湯中加入一點點鹽,就能夠生成谷氨酸鈉,也就是味精,這就是湯鮮美的原因。
越鮮的湯,里面的肌酐、肌酸和嘌呤等物質就會越多,喝下去之后腎臟負擔也會越大,可能還沒喝夠,先痛風了。
長期過多攝入脂肪會加重人體的負擔,對人體消化系統(tǒng)和心腦血管等都會造成損傷。如雞湯、魚湯等濃湯中的脂肪含量就較高,每100克濃湯中脂肪含量可達30克左右。
所以還是建議大家不要經(jīng)常喝濃湯,可以適當用清湯代替。
想補鈣就多喝大骨頭湯?
骨頭中的鈣質以鈣鹽的形式存在,即使經(jīng)過高溫燉煮鈣質也難以溶出。
經(jīng)過研究發(fā)現(xiàn),每100毫升的骨頭湯中也僅僅只含有2~4毫克的游離鈣,是同等容量牛奶中鈣質的1/5左右,所以僅通過喝骨頭湯,是不能達到補鈣目的的。
另外,骨頭湯中富含大量的蛋白質、脂肪以及嘌呤等成分,不適合高尿酸血癥、痛風以及肥胖等人群飲用!
喝湯可以養(yǎng)胃?
如果你喜歡邊吃飯邊喝湯,那可就要當心了,這種看似“舒服”的吃飯方式,卻可能導致你的胃受到嚴重的損傷。

吃飯時候咀嚼食物不僅僅是為了把飯嚼碎,更是為了讓唾液和飯充分混合,讓我們的飯在口腔中就開始初步消化。
不是人人都適合喝湯
雖然湯的確味美,但并不是人人都適合喝的,以下四類人群就不適合喝湯:
1.胃酸過多。各種肉湯都有刺激胃酸分泌的作用,因此患有胃潰瘍、胃酸過多或胃出血的病人,一般不適合喝肉湯。
2.高尿酸血癥。高尿酸血癥患者由于體內(nèi)尿酸不能有效排除,所以應該限制嘌呤的攝入,而肉類經(jīng)過燉煮,肉中50%以上的嘌呤將融入湯中。因此,對于高尿酸血癥患者,棄湯吃肉才是正確的做法。
3.腎功能不全。不管是雞湯、魚湯、排骨湯,為了提鮮,往往會加入不少的鹽,一般100g湯里約有250mg的鈉。而通過長時間的燉煮,湯中浸出含氮物質和無機磷也會增加。腎臟功能不全的患者,不能及時將這些物質從身體中代謝排出,從而增加腎臟的負擔。
4.膽道疾病。膽囊炎和膽石癥經(jīng)常發(fā)作的患者,不宜多喝脂肪含量高的肉湯(包括但不限于雞湯、牛羊肉湯、蹄花湯、魚湯),湯內(nèi)脂肪的消化需要膽汁參與,喝了后會刺激膽囊收縮,易引起膽囊炎發(fā)作。

01 選擇高質量的食材
使用新鮮、有機的食材,如雞肉、骨頭、新鮮蔬菜等,以確保從湯中獲得更多的營養(yǎng)物質,并且不要光喝湯不吃肉,畢竟,對人體好的絕大多數(shù)營養(yǎng)都在肉里。
02 低溫烹煮,少放鹽和油
鹽多、脂肪多的湯,對控血壓和心血管系統(tǒng)的健康都有不利的影響,所以一定要控制添加高油脂食材的量及鹽的用量。同時,建議使用慢燉鍋或者低溫長時間烹飪的方法,有助于更好地釋放食材中的營養(yǎng)物質。
03 別喝太燙的湯
天冷了,大家都想喝點熱的,但世界衛(wèi)生組織提到,湯溫度太高會增加患食管癌的風險。朋友們千萬不要急著去喝過燙的湯,最好不要超過65℃
